上海先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
ABB , 施耐德 , SMC , FSTO费斯托 , OMRON欧姆龙
预测的灵敏度及准确度
发布时间:2024-05-04

预测中,预测的灵敏度(响应度)和准确度经常相抵触:灵敏度高了,准确度就下降;准确度高了,灵敏度不一定高。

就移动平均法而言,Zui高的灵敏度就是1期平均,那就是拿上次实际需求当做下次的预测。这相当于跟着球跑,看上去让人觉得很"响应",却是典型的被动反应,永远没法赶上球,也给供应链导入频繁的变动,导致产能利用率低,运营成本高。用更多期数的历史数据时,移动平均法通过平均,把"杂音"过滤掉,以一定的不变应"万变",反倒增加了超前的可能。

预测要兼顾灵敏度和准确度:一味地执行导向,亦步亦趋的跟进,"响应"是很"响应",但准确度太低;一味地聚焦战略,对正在发生的不管不顾,傲慢也会要了我们的命。两者的平衡,就是灵敏度与业务相匹配,这也是准确度Zui高的时候。

灵敏度本身不是计划的目的。一味追求灵敏度,会失去计划本身的意义。读大飞机的历史,看到这么一段,说70年代上运-10,"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,向三机部传达毛主席指示,上海要搞飞机"[1]。举国之力的大项目,前后耗时十几年,竟然是以"紧急会议"的方式启动的。你知道,这是疯狂时代的疯狂举动,响应是够响应,不过极端的响应就是没计划的代名词。

人们常说,计划赶不上变化。这后面的逻辑是错的:计划不是用来"赶上"变化的,而是通过预判,用来"拦截"变化的。"赶"意味着滞后,被动反应,把计划做成了执行。计划是预判,要力求消除噪音,去芜存菁,发现模式,提前引导执行。计划的目的要准且稳,给供应链注入更多的确定性,以降低运营成本,提高资产周转率,同时提高服务水平。

这意味着预测得有一定的战略,战略意味着为了长期利益,牺牲一定的短期利益;为了全局利益,牺牲一定的局部利益。遗憾的是,两种情况都让你看上去不够"响应",直白点说,就是对业务的"支持力度"不够。这在很多公司都是大罪,不过作为一个的供应链专业人士,你得明白,紧跟变化的计划很少是好计划。

当然,当需求变动幅度非常大,速度非常快的时候,比如有些快时尚,亦步亦趋地跟着实际跑,可能比人的预测还要准确,那就不如不预测,光靠响应速度来应对。比如在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,有些企业基于约束理论(TOC)采取的快反策略就是例子。

但是,当企业大了,需求大了,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就跟不上(比如没有太多的富裕产能,而安全库存也没法对付多时的需求),这时候就是问题,需要通过计划来改善。这又回到预测的本质:要预测,是因为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不够。


展开全文
商铺首页拨打电话发送询价